健康科普| 婴幼儿照护篇之喂养意外
在日常新生儿、婴幼儿喂养照护时,容易发生奶汁误入气管,甚至出现呼吸困难,所以家长朋友们应高度重视。
一、何为“呛奶”
呛奶是指喂奶期间,奶液从口腔咽下或由食管逆流至咽喉部位,并在吸气时误入呼吸道出现的咳嗽反射。轻者引起吸入性肺炎,重者造成呼吸道机械性阻塞而发生窒息。但我们的婴儿脑细胞对氧气非常敏感,如窒息时间持续5分钟即可引起死亡。
二、哪些原因可引起呛奶
1、喉软骨不成熟:小月龄婴儿的喉软骨未发育成熟,其气道的封闭性不好,从而导致呼吸与吞咽功能的不协调,在吃奶时容易出现少量的乳汁流入气管,引起呛咳。
2、胃食管反流:婴儿的胃容量小,且呈水平位,韧带松弛,易折叠;贲门括约肌松弛,幽门括约肌发育好,因此,这样的消化道解剖特点使6月龄内的婴儿容易发生胃食管反流(GER) 。
3、喂养不当:包括喂奶姿势不正确和奶汁流速过快。如喂奶姿势不当可引起婴儿吞咽不方便,出现吐呛奶。如妈妈奶水很多,大量奶水喷涌而至;或人工喂养时奶瓶奶嘴孔过大、流速太快,也会造成吞咽不及,故而容易呛奶。
三、呛奶后的表现
可有呕吐、咳嗽、呼吸急促或困难、哽咽、面唇青紫或苍白、烦躁不安,或无知觉。
四、呛奶后措施
1、清除口腔异物:先将婴儿侧卧,头偏向一边,或者俯卧位,用纸巾清理婴儿口鼻腔的奶水,防止奶液反流进入咽喉和气道引起二次呛奶。
2、空心掌拍背:用空心掌从婴儿脊椎由下往上拍背,促进奶液排出;如住院婴儿可选用吸痰管清理气道奶汁。
3、严重呛奶时:婴儿有明显的面部发紫、呼吸困难时,立即抱起婴儿,让其趴在家长前臂上或大腿上,取头低足高位,用手掌的掌根连续拍打肩胛骨中间的位置,边叩击、边观察其面色,并立即拨打120或立即送往医院。
4、刺激婴儿大哭:用力弹其脚底,刺激大哭,便于气管内的奶咳出,以改善呼吸困难。
五、如何预防呛奶
1、选择适当的喂奶时机:尽量减少噪音和其他干扰,不在婴儿大笑或哭泣时喂奶,也不在其太饿时喂奶。因为过度饥饿时,婴儿喝奶急,吞咽快,更容易吞下较多空气。此外,如婴儿已经吃饱,不应勉强再喂,强迫喂奶可会发生呛奶。
2、采取正确的喂奶姿势:恰当的体位是防止呕吐物呛入气管,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的重要环节。母乳喂养时应斜抱,上半身成30°,不躺在床上喂奶;人工喂养时奶瓶底高于奶嘴,确保奶嘴部分充满乳汁,防止吸入空气。
3、控制喂奶速度:如果妈妈泌乳多且快,可在喂奶时用手指轻压乳晕,或者婴儿吃几口后,稍作休息后再继续喂奶;人工喂养时注意奶嘴孔不应太大,倒过来时奶水应成滴状而不是成线状流出,需根据月龄选择合适大小奶嘴。
4、喂奶后及时帮助拍嗝:将婴儿直立抱在肩头,轻拍背部以排出胃内空气,最好听到打嗝,再将其放到床上。新生儿应取右侧平卧位,婴儿床头宜高15°,右侧卧位30分钟后再平卧,以减少呛奶的发生。
最后,希望宝爸宝妈们都熟悉掌握呛奶的知识,祝小朋友们健康成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