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遭遇糖尿病,该怎么办
随着我国生育政策的逐步放开,高龄孕产妇的数量日益增多,这也使得女性在生产期间面临更多的危险因素。其中,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率较高,对孕妇和胎儿都会带来严重影响,包括可能导致孕妇流产、胎儿成为巨大儿、胎儿畸形等严重问题。同时,也会导致孕妇出现妊娠期高血压等病症。在孕晚期,如果血糖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就极易导致胎儿缺氧,此时往往需要通过剖宫产方式进行分娩。分娩后的新生儿也很容易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低血糖等问题,从而增加了其正常成长的风险。
一、妊娠期糖尿病的诱发原因有哪些?
(一) 年龄因素:孕妇的年龄越大,罹患妊娠期糖尿病的几率越大。同时,相关报道表明,如果女性在四十岁以上怀孕,其罹患妊娠期糖尿病的概率远远超过适龄孕妇。
(二) 遗传因素:糖尿病有着明显的遗传特征,如果孕妇父母或有血缘关系的直系亲属中有糖尿病患者,孕妇患妊娠期糖尿病的概率就会增大三倍及以上。
(三)肥胖因素:如果孕妇体重超标且不合理控制饮食,出现妊娠期糖尿病的几率也更高。
(四)生活习惯因素:随着人们的生活质量逐步提升和工作压力的增加,人们的饮食习惯发生改变,职场女性的运动量不断下降,很多女性在孕前就存在过度肥胖、营养过剩等问题。怀孕后,因为传统的观念,孕妇会不断地摄取营养,甚至出现营养过剩,体重增长过多的情况,这就让其罹患妊娠期糖尿病的概率进一步加大。
二、妊娠期糖尿病应该注意什么呢?
妊娠期糖尿病会严重影响到孕妇和胎儿的健康,但孕妇的血糖指标是可以通过有效的自我管理和护理干预来控制的。因此,孕妇应掌握血糖控制的方法,并严格按照医嘱合理饮食和适当运动以控制血糖。如果不能有效控制,就应及时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
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而言,有效的护理是干预是十分有必要的。对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饮食调节。少量多餐,以保持血糖稳定,防止酮血症的发生。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而言,合理的膳食分配是关键。大量的食物会迅速升高其血糖,但孕妇如果禁食时间太长很容易有酮体产生。因此,建议少吃多餐,每天可安排多次用餐,尤其要避免晚餐与第二天早餐之间的时间间隔过长。
(二)定期产检。重视血糖测量,孕妇应在妊娠24周和28周时进行糖耐量试验。如果结果异常,医生将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那么,定期产检并进行血糖测定,如果检查结果无异常,孕妇仍需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
(三)孕期运动。对孕妇而言,散步是最好的运动。饭后散步有助于孕妇将多余的糖分转化为能量,减少血糖在血管中的积累,从而有助于预防糖尿病。孕妇运动的时间也不可过长,一般控制在1小时左右。此外,适当的进行日光浴,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可以促进钙质的吸收。
(四)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应摄入高纤维的食物,比如蔬菜、五谷杂粮等,减缓血糖上升问题,这对于血糖的控制十分有利,还会让其有饱腹感。值得注意的是,孕妇应适量摄入水果,最好选择当季盛产的水果,并避免高糖分的水果,以有利于血糖的控制。
(五)控制体重。要想远离妊娠期糖尿病的影响,孕妇应对自己的体重格外关注。如果长期处于超重状态,将增加患妊娠期糖尿病的风险。
(六)调节情绪。怀孕期间的女性情绪波动较大,如果不注意调节情绪,可能会因内分泌失调而诱发妊娠期糖尿病。所以,一定要重视对个人情绪的调节。
(七)控制脂肪摄入。孕妇应尽量食用植物油,少吃糕点、油炸食品等高脂肪食物,这不仅可以减少饥饿感,还有助于预防妊娠期糖尿病,降低患病概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