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

您的位置: 首页 健康管理健康科普详细

青春期已过青春痘还在? 原来是多囊卵巢综合征

发布时间:2024-12-25 09:39 本文来源: 医学检验科 赵晨皓 访问量:0

郑女士因为最近月经不规律、脸上不停长痘痘,自己私下多次用药不见好转,同时还感觉自己的体毛愈发浓密。本是爱美的年纪,但自己身体发出的各种信号让她十分焦虑,家人了解情况后也非常紧张。

随后郑女士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成都市温江区人民医院妇科进行诊治。医生详细问诊后便进行女性激素检测,结果如下:

结果显示LH/FSH>3、睾酮偏高,临床医生结合其临床表现将其诊断为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

一、什么是多囊卵巢综合征

多囊卵巢综合征,简称“多囊”,是育龄期妇女中最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在中国约10%的女性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

正常情况下,每个月都会有一颗卵泡在卵巢里长大并成熟,然后被排出成为卵子,而在多囊患者卵巢中,卵泡异常增多但无法长大、释放。

多囊以雄激素异常增高、持续无排卵以及卵巢上存在多个囊肿的情况为主要病症。多囊可以影响各个年龄段的女性,青春期和生育期的女性患者主要表现为月经异常、痤疮、多毛、不孕等症状;中老年患者则容易出现糖尿病、高血脂和心血管疾病等问题。

二、多囊卵巢综合征的高危因素

遗传因素:多囊与遗传有关,有家族聚集性,家中长辈有糖尿病及高血压病史、父亲的斑秃、母亲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史,往往子代患病的几率较高。

环境因素:母体子宫内高雄激素环境,持续性有机污染物如多氯联苯、抗癫痫药物,均可能增加多囊发生的风险。

压力因素:长期工作生活压力大、情绪不好、经常熬夜等易造成内分泌紊乱、排卵障碍,更易得多囊卵巢综合征。

饮食因素:喜欢吃甜点、油炸食品等高热量食物的人,这种生活习惯易引起代谢的紊乱,糖脂代谢的紊乱影响到内分泌,就可能导致多囊的发生。

三、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治疗

有许多患者认为,如果没有生育的需求就可以对多囊置之不理,然而身体的变化已经悄然发生。随着时间的推移,先是月经稀发,痤疮、脱发、多毛也接踵而至,大多数患者还会因为激素水平紊乱、雄性激素水平增多而出现腹型肥胖,甚至会导致高血脂、糖尿病、痛风等。多囊最危险的并发症是子宫内膜病变,因为长期孕激素缺乏会将子宫内膜癌的患癌风险提高2.7倍。

因为多囊的病因尚不明确,所以目前没有根治的方法,因此,多囊患者要做好与这个疾病长期共存的准备,但这并不意味着患者就要放弃希望。《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国诊疗指南》中指出改变生活方式才是多囊患者首选的基础治疗。

对于暂时没有生育需求的患者,如果有多毛或其它高雄激素表现,首选雌-孕激素复方口服避孕药治疗,如果雄激素过多症状改善不明显,可加用螺内酯。血脂异常者可使用他汀类药物降脂。大部分患者在规律服药半年到一年后即可恢复正常月经,部分患者在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一定时间后,症状明显减轻。服用避孕药的同时也应注意血栓形成、影响肝脏代谢、加重肾脏负担等副作用,患者应定期监测凝血功能、肝肾功。

对于有生育需求的患者,首先一定是保持健康的生活作息、控制体重,将血糖血脂控制在健康范围内,然后进行促排卵药物治疗。如果上述治疗后仍然无法怀孕,建议进行辅助生殖。

四、多囊卵巢综合征的预防

多囊卵巢综合征虽然不能治愈,但是高危人群如果能坚持以下几点能有效降低患病的风险。

1、饮食控制:饮食控制包括坚持低热量饮食调整主要的营养成分、替代饮食等。监测热量的摄入和健康食物的选择是饮食控制的主要组成部分。长期限制热量摄人,选用低糖、高纤维饮食,以不饱和脂肪酸代替饱和脂肪酸。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减少精神应激、戒烟、少酒、少咖啡。

2、运动:运动可有效减轻体质量和预防体质量增加。适量规律的耗能体格锻炼(30 min/d,每周至少5次)及减少久坐的行为,是减重最有效的方法。应予个体化方案,根据个人意愿和考虑到个人体力的限度而制定。

3、行为干预:生活方式干预应包含加强对低热量饮食计划和增加运动的措施依从性的行为干预。行为干预包括对肥胖认知和行为两方面的调整,是在临床医师、心理医师、护士、营养学家等团队的指导和监督下,使患者逐步改变易于引起疾病的生活习惯(不运动、摄入酒精和吸烟等)和心理状态(如压力、沮丧和抑郁等)。行为干预能使传统的饮食控制或运动的措施更有效。

总而言之,虽然目前多囊尚不能完全治愈,但它也是可治可控的,绝大部分患者经过治疗以后,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有效改善症状,促进正常受孕,避免并发症。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内分泌学组及指南专家组.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国诊疗指南[J].中华妇产科杂志, 2018, 53(1):5.DOI:10.3760/cma.j.issn.0529-567x.2018.01.002.

[2] Wolf W , Wattick R , Kinkade O ,et al.Geographical Prevalence of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as Determined by Region and Race/Ethnicit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2018, 15(11):2589-.DOI:10.3390/ijerph15112589.

[3] Sylwia,Bednarska,Agnieszka,et al.The pathogenesis and treatment of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What's new?[J].Advances in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Medicine, 2017, 26(2).DOI:10.17219/acem/59380.

[4] Ebersole A M , Bonny A 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in Adolescent Females[J].Clinical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2020, Publish Ahead of Print(3):1.DOI:10.1097/GRF.0000000000000538.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青春期已过青春痘还在? 原来是多囊卵巢综合征
门诊时间 预约挂号 交通路线
微信公众号